查看原文
其他

张三丰和陈王廷,谁是真正的太极祖师? | 太极文化

2017-04-21 杨 桐 王战军太极


持续百余年的太极源流纷争:张三丰和陈王廷,谁才是真正的太极祖师?


陈氏太极拳扬名江湖,有两个人至关重要,一个是打破太极不外传家规并创出杨氏太极的杨露禅,一个是1927年在北京设擂并创下27天不败战绩的陈照丕。而太极拳百年源流之争,则和他们的扬名立万不无关系。



第一次纷争:没有太过纠缠


杨露禅的故事,今天的人们大多通过小说和影视剧略知一二,但无论哪个版本的传说,都不否认,杨露禅的老师是陈氏太极的第六代宗师陈长兴,和他同一时代的武术大家武禹襄则属于第六代另一陈氏宗师陈清萍的弟子。


杨露禅和武禹襄在世时,太极拳祖师是谁的争论就已经开始。被提及最广的一个史料是,清康熙八年,大思想家黄宗羲为一个叫王征南的拳师撰写墓志铭,称张三丰创立了武当内家拳,王征南是张三丰的门徒。黄宗羲之所以为王征南写这篇墓志,是因为其子黄百家是王征南的弟子。


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塑像


武当内家一派,最初引用这个史料,认定太极拳是他们的祖师张三丰发明,并传给了一个叫王宗岳的弟子。


但因为当时杨露禅和武禹襄都还活着,并极力驳斥这一说法,第一次太极源流之争其实并没有太过纠缠就偃旗息鼓了。第二次则是陈照丕打擂之后,奇人唐豪的出场,引发了一场腥风血雨又蜿蜒至今的纷争。



第二次纷争:“不要以仙佛神话麻醉人心”


唐豪其人,被誉为中国武术史和民族体育史学科的奠基人,迄今唯一一位对武术文献和民族体育文献做过系统整理的学者,他当时有三个身份,文史专家、武术家和律师。生于1896年的他曾因嫌疑共产党身份被捕,后留学日本学习政治、柔道、剑道和法律。


1928年,唐豪成为“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的编审处处长,他能被馆长张之江将军选中,是因为之前曾在上海精武体操会拜山东名师刘震南学练潭腿及六合拳术,后习太极拳。


我们在此前的文章中已经提到,国术馆曾把武林各派分成少林外家拳和武当内家拳两个教研室,太极、形意、八卦被划归武当内家引起了不满和反弹。


当时,受历代豪侠小说特别明清章回小说的影响,如“还珠楼主”一批文人开始创作《蜀山剑侠传》《奇幻剑侠传》等类似现代武侠小说雏形,比如广派邓羽公的《黄飞鸿正传》等一批描写武林传奇的小说也开始流行。



而唐豪则开始撰写文章,大力提倡武术科学化,排斥花巧的流行套路,主张发展实用朴实的武术;另一方面批判武术界宗派门户之见和附会神怪、荒诞不经的旧思想。唐豪,以一个文史学者的眼光和武术练习者的专业,把中国武术史拉回学术研究的轨道,并成为最善考证的武林人物。


1930年,唐豪依据大量的史料考究,发表了震惊当时的《少林武当考》一书,惊世骇俗地指出少林武术非达摩所创,太极拳也非张三丰发明。唐豪在这本书的自序中写道:“自命为武当嫡派、少林正宗的技击家,也只有俚俗谬误不经之谈。”“望今后的国术家,能深体此言,大家一德一心,融化门派,再不要以仙佛神话,麻醉人心。”


唐豪触怒国术馆和武术界不少人,绑架、教训之声不绝于耳下。不到一年时间,他被迫离开南京,跑到上海避祸。但到了1932年,又与陈家沟出来的拳师陈子明到陈家沟调查太极拳历史,并论证出太极拳始祖为陈家沟九世祖陈王廷。



新中国成立后,半个世纪的纷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唐豪做过华东政法委委员和国家体委顾问,并于1959年病逝于北京寓所。由他引发的太极拳源流之争,却并未因此停止。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反对者阵地,是武当派所拥有的《武当》杂志。这本杂志的创立,得益于一位元帅的支持。这位元帅曾在1931年夏率红三军引兵武当,并向一名叫徐本善的武术名家学习过拳法,《武当》创刊正值这位元帅任国家体委主任之时。


这本武当内家拳期刊,坚定地认为太极拳的祖师是武当一代传奇人物张三丰,并不断引用他们发现和发掘的史料反驳陈王廷创拳说。《武当》不断发文声称,太极拳系张三丰所创,并由王宗岳传给了温县赵家堡的蒋发。


而关于蒋发,武当内家派也有两种说法,一是他和陈家沟祖师陈王廷同系明末清初人,陈王廷是蒋发的弟子。令一个说法是,蒋发是清中晚期陈长兴的老师。上述两种说法,均意图说明,陈、武、杨三家太极均系出武当。


而陈家沟的太极拳,曾经伴随战争和政治气候一度衰落,直到1972年,当年在京城设擂的陈照丕病逝,在外授拳的陈照奎被请回村中,“四大金刚”等在他的教授下又开始生龙活虎地练习祖上功夫。


陈式太极拳“四大金刚”之王西安与新一代太极拳领军人物王战军


1981年,53岁的陈照奎因脑溢血病逝后,陈小旺连夺国家级武术比赛的太极拳、太极器械、太极推手冠军,另外三大金刚(王西安、朱天才、陈正雷)也在武术界各有斩获,门徒遍布海内外,陈家沟太极拳开始享誉世界。


而这之后,1992年,河南省将少林寺和太极拳列为两大文化名片加以推广,少林寺借助一部电影和善于运营的方丈释永信,成为当之无愧河南第一文化符号。而陈氏太极,则一直没能走出源流之争的阴影。


1992年8月1日,武汉体育学院武术系主任、教授、著名武术家江百龙组织一个10多人的课题组,发布题为《武当拳派源流、拳系及内容研究》的学术报告,通过了国家体委组织的验收。这个报告含《武当拳派祖师张三丰之生平》《武当拳派之渊源》《武当拳派之理论基础》《武当拳派之技击内容》等内容,认定张三丰确有其人,武当确有其拳,武当拳派是与少林拳派齐名的中国内家拳,太极拳发源地就是武当山,祖师就是张三丰。



康戈武:太极拳祖师是陈王廷而非张三丰


在这之后,担任中国武术协会秘书长的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研究员康戈武则发表了不同意见,他和八十年前的唐豪一样,认为太极拳祖师是陈家沟的陈王廷而非武当山的张三丰。


笔者曾与康戈武先生就太极拳源流问题做过探讨,他认为,通过资料比对,最先面世的材料的可信度要高于后来面世的材料,不难得出结论。康戈武倾向陈王廷和蒋发是同时代人,是他将拳授给了蒋发,而非蒋发授给了陈王廷。


康戈武的一个观点是,综观上述八式(家、流派)太极拳的传承沿革,吴式、李式源自杨式,杨式溯源至陈家沟陈长兴;郝式、孙式源自武式,武式溯源至赵堡镇陈清萍和前已溯源于陈家沟的杨式。陈家沟和赵堡镇相邻,同属河南温县辖地。显然,现传各式太极拳皆溯源至河南省温县。


而武当内家派认为蒋发的师傅是王宗岳,除了唐豪在1930年代曾有驳斥,康戈武也对此进行了论证,他的直接论断是——“王宗岳是个查无其人的托名符号”。而对这个所谓的蒋发师傅,张三丰的支持者一会儿说成明代万历年间的王林桢,一会说成明代内家拳的山右王宗岳,又一会儿说成清乾隆年间的王宗。


顺治年间的画像,陈王廷在前边正襟危坐,蒋发持大刀端立在身后


双方争论的焦点,最终归集到蒋发身上,武当内家派的支持者,依据不同时期的史料,对蒋发其人有不同的表述,一说陈王廷是其二徒弟,一说陈氏太极的第四代陈敬伯后来学的是蒋发传下来的拳,另一说法是杨露禅的师傅陈长兴是蒋发的徒弟。


陈家沟对此说一概呲之以鼻,称蒋发和他们的祖师陈王廷曾和登封农民起义军首领李际遇结拜,后陈王廷回村创拳,蒋发在李际遇被杀后投奔陈王廷,并跟随其学拳,终身未娶。


清顺治年间,陈王廷和蒋发都到了晚年,让人画了一幅画像,其中陈王廷在前边正襟危坐,蒋发持大刀端立在他的身后。陈小旺告诉笔者,文革时他曾看到一张被红卫兵搜出的照片,这张照片系翻拍顺治年间的画像。


照片上有一行字“河南省温县明末清初太极拳师陈王廷(坐)暨其长工蒋发遗像”,这个后人书写的图说,印证陈家沟的一个故事,在陈家沟的历史里,蒋发一方面是陈王廷的弟子,另一方面是陈家的长工,人称蒋把式。



官方一锤定音:温县是中国太极拳发源地!


正当武当内家派和陈家沟打得难解难分时,又发生了两桩意外插曲。其一是2003年在焦作博爱县唐村千载寺出土了一份《李氏家谱》,这份编纂于清康熙五十五年的家谱记载,太极拳起源于千载寺的太极宫,前身系唐初吴道子的太极养生功,明末时陈王廷和表兄弟李仲、李岩三人在此基础上创编了十三势拳和无极功、通北拳等。


博爱唐村依据这本家谱,认定是陈王廷和李氏兄弟共同创拳,李家这一脉最后传给了清乾隆年间写出《太极拳论》的王宗岳。


2007年 6月 2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认定:温县是中国太极拳的发源地!


第二桩插曲,发生在2004年八月,温县赵堡镇赵堡村的和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和有禄把《武当》杂志和焦作沁阳市的武术爱好者张某告上法庭。这起官司的起因,是张某在2004年第7期的武当杂志发文,和有禄不提和式太极拳师承武当张三丰,是在有意回避太极拳的源流。并直称和有禄是“欺师灭祖”、“投靠陈氏”。


两年后,这场官司以和有禄领到2万元赔偿款告终,这个结果令武当内家派一时难以接受,他们一直坚定地认为,蒋发是武当赵堡太极拳第一代宗师,是武当北派太极第一代宗师王宗岳的衣钵传人,是他把太极拳带到赵堡镇,并从此发扬光大。


2007年 6月 2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认定:温县是中国太极拳的发源地!这又给了武当内家派当头一击,只好把蒋发授拳给陈家的故事再加以延伸和解读。


选自:太极拳


…………………… END ……………………



推荐阅读


李连杰:让太极拳走进奥运会 | 业内动态

太极拳源于明将戚继光的“拳经三十二势”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太极拳的六大门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